內容來自sina新聞

網傳房產不再設定產權 年限 規定為永久產權





昨日,有媒體傳出,因房產稅存在較大爭議,中央已確定停止房產稅擴圍,轉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對此,深晚記者采訪瞭深圳市地稅局稅收三處處長周志軍。周志軍表示,目前並無官方渠道證實中央停止房產稅擴圍,轉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因此不能確定是否屬實。至於“所有房產不再設定產權年限,規定為永久產權”,市規劃國土委相關人士昨天回應稱“是專傢一傢之言”。

網傳消息無官方證實

深晚記者查詢獲悉,網傳消息稱其來源是廣東省日前出臺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該方案將使房地產稅等財產行為稅成為縣(市)級主體稅種。該媒體提到,因房產稅存在較大爭議,中央已確定停止房產稅擴圍,轉為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工作。包括重慶、上海在內的已試點房產稅的城市,將全部按照新法實施。該媒體還表示,深圳未來除瞭房地產稅納入地方稅種外,土地出讓金仍屬地方收入,因此地方的財政實力會增強。

對此,市地稅局稅收三處處長周志軍表示,目前並無官方渠道證實以上說法,因此不能確定其是否屬實。

歷史資料顯示,去年3月,“國五條”提出要擴大房產稅試點范圍,而在去年下半年,杭州、廣州、深圳等地制訂的試點方案已經成形,第二批試點即將推出,但最後擴圍計劃卻杳無音信。深晚記者瞭解到,現行的房產稅暫行條例是1986年由國務院發佈的,該條例對個人所有非營業用的房產免納房產稅。但

2011年,上海和重慶出於調控樓市等原因,開始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對於今後是否會將房產稅從生產經營擴大到自用住宅,周志軍表示並不能確定。

“各界對房產稅的爭議主要在於法理上不正當”,媒體援引深圳房地產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李宇嘉的意見稱,“在制度上,包括現有房地產稅制(如土地融資模式、房地產相關稅費)的作用績效和風險評價,過渡期的財政風險(如財政收入空窗)評估,以及向以房產稅為主的財產稅制轉變的預案設計,如縮短出讓年期、完全的產權出讓探索,即不再規定70年或40年、50年的產權,而是擁有永久性產權。”

深晚記者昨天下午就此消息進行求證,市規劃國土何謂信貸房貸年息信貸房屋買賣貸款全省皆可處理委回應表示,“是專傢一傢之言”。

市民關心如何征收

網上的消息引發市民對房地產稅的熱烈討論。“房地產稅到底是針對富人收還是每個人都要交?”剛買好婚房的80後的徐先生表示不解,眼看還有上百萬的房款,怎麼還要收房產稅呢?徐先生對房地產稅如何征收很關心,他說,當時買房的時候就已經交瞭很多稅,等於是把房價拉高瞭幾百塊,再要征房地產稅就供不起樓瞭。徐先生建議,征收房地產稅要分清楚剛性需求還是投資的,針對普通人還是富人的。至於標準可以參照契稅減免標準,隻有一套或者90平米以下就不用收。

對於市民的這種顧慮,周志軍表示在調研中考慮過這種情況,但最終是否征收、如何征收目前也不能確定。

也有市民表示,並不關心怎麼征、何時征,隻關心征收後錢作何用途。市民顧先生說:“希望政府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地方政府在房產稅的運營上也應該透明和公開化。”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曾表示,房地產稅立法後,稅費負擔應更合理化,但不是處處都減稅,包括消費住房和高端住房在內的保有環節稅要合理上調,稅負或高松山區房屋借款於上海、重慶兩地試點水平。他還說道,稅負既要使社會可接受,又要在動態中更加完善。“至少人均多少平米應該扣減,不能不分青紅皂白見到一平米就征一平米的稅。”

事實上,房產稅和房地產稅隻差一個字,外界對此卻多有混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關房地產的稅收都算房地產稅,包括開發、流通、保有環節,前兩個環節的稅費包括房企營業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契稅等,而房產稅僅僅指向保有環節。目前,房地產開發和流通環節均征稅,且稅負過高,但保有環節則缺失。







新聞來源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14-12-04/0754594605882771484940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weri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