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自sina新聞

穩定宏觀經濟還有哪些政策儲備?

  近日李克強總理表示,面對中國經濟的波動,我們既要保持定力,又要主動作為,對經濟波動已經做好政策儲備。事實上,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平臺轉換期和改革深水區,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宏觀政策主要基調是托底和保穩,以避免各類風險疊加導致經濟過快"下臺階",未來的政府可能在幾大風險領域采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政策組合。

  巧妙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的政策

  地方債務問題是今年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隱患之一。解決地方債務困境,應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後續融資問題,建立綜合金融平臺和長效融資機制,巧妙化解債務償付壓力,創新融資方式需要被提上議事日程。

  創新舉債機制。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嘗試多種直接融資方式。推進市政公用事業產業化,將城市公用事業所有權、經營權和養護管理進行有效剝離,吸引各種社會資金直接投資建設和經營;推行項目融資,對一些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如橋梁、水廠、污水處理廠等,可采取PPP、BO T、TO T等方式,籌措建設資金或設立城建銀行。另一方面,建立基礎設施產權市場,完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的退出機制,以便地方退出部分國有股權,盤活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資產,市政建設項目資產證券化進入地方預算,使地方債務陽光透明。

  債務分類處置。對純公共性項目、準公共性項目和市場性項目分別核算,分門別類地提出債務償還途徑和具體的實施方案:一是由城投債向市政債轉換。針對城投債存在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回報與投融資之間期限錯配問題。在摸清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狀況下,對其進行"統一專項管理、分類處置、新老劃斷、區域試點、增量疏導、存量轉化"的模式逐步由城投債向市政債過渡。二是建立資產管理公司解決不良資產的"出口"問題。通過債轉股、債務重組、資產證券化等方式化解存量不良資產。三是完善償債準備金制度。建議對所有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主體收取一定比例的資金永久性歸集於資產證券化產品償債基金,通過預算撥款、預算外資金結餘調劑、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等多種渠道,保持償債準備金來源穩定,防止資金鏈出現斷裂。

  管控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政策

  2014年是融資大年,前期債務到期壓力非常大,並且集中到期,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加大,高利率環境下的"去杠桿"將進一步加大實體經濟存量的債務壓力。特別是近一時期,有關房地產開發商大幅降價、人民幣匯率大幅下挫以及局部地方債/影子銀行資金鏈可能斷裂等風險都對貨幣金融政策提出嚴重挑戰。因此管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治理、維護金融大局穩定,也需要操作手法上的創新。

  一是打開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空間。一方面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根據形勢變化運用逆回購等工具靈活調整回籠和投放的力度,引導市場整體利率水平走向;另一方面則是要更靈活地使用再貸款、再貼現、SLO和SLF、定向央票等定向調節工具,通過"放短抑長"的操作方法,保證貨幣市場短期流動性平穩,同時適當鎖定中長期流動性。

  二是實施定向寬松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創新金融工具和手段,重點針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小微企業等實施定向寬松和結構性信貸政策,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

  三是把小幅降準作為備選方案。2014年二、三季度是城投債和信托的集中兌付時間。在目前銀行業存款準備金率偏高,貨幣乘數偏低的背景下,一旦市場出現流動性緊張,可考慮下調1-2次存款準備金率,並盡快優化存貸比管理機制。

  四是在考慮全球年貨幣信貸增長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央行可以調整貨幣/信貸的月度分佈,以緩解信托集中兌付的壓力,避免市場出現劇烈波動。此外,在對待影子銀行問題上也並非簡單"去杠桿",而應"堵疏結合",疏導資金在金融體系內外循環,推動"一行三會"及其他相關部門的政策協調,加快新宏觀審慎監管框架的建立。

  消化產能過剩促進結構調整政策

  促進結構調整,化解過剩產能是一個中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待產能過剩不宜"簡單粗暴",而要從應對新一輪國際沖擊和占領產業競爭制高點的角度,完善落後產能退出的長效機制,優化先進產能輸出及全球資源配置。

  一是消除政府不當幹預生產要素價格形成種種扭曲的體制土壤,完善市場退出機制,豐富退出渠道,避免部分產能化解或致"資金鏈斷掉"、"銀行貸款變壞賬","政府財政投資化為烏有"等金融財政風險。

  二是進一步研究淘汰落後產能的綜合標準。探索綜合考慮利用能耗、物耗、環境指標與設備工藝技術指標相結合的標準來界定落後產能,突破單一"規模"標準在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工作中難以準確地區分先進和落後產能的局限。

  三是加快先進過剩產能的海外輸出。一方面,積極推動"中國基建"走出去。當前,亞非拉美歐都面臨新一輪基建投資大潮,對能源、通信、港口、交通等基礎設施需求量非常大。通過基建產業鏈上的建築施工、工程機械、包括高鐵在內的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聯動實現"中國裝備"和"中國制造"同步升級;另一方面,輸出產能與中國國傢戰略結合起來,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文山區法拍撤回國-東盟升級版等戰略,在海外設立零部件和研發基地,通過價值鏈重構帶動周邊國傢經濟發展,並形成"新雁陣模式"。

  張茉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

房子信用貸款設定利率多少免費諮詢試算

敬請關註"foshanleju"

新聞來源http://fs.house.sina.com.cn/news/2014-04-14/0849406191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weri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